成语:大吉大利
拼音:dà jí dà lì
解释:直:平直;肆:放肆。指耿直而不放肆怫然:忧愁或愤怒的样子;悦:愉快,高兴。愤怒,很不愉快。
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:“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,都不肯代人受过,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。”
例句:
出自:
宋·苏轼《郭忠恕画赞序》:“空蒙寂历,烟雨灭没,恕先在焉,呼之或出。”
注释:形容非常惊慌。同“丢魂失魄”。直木:笔直的树木;伐:砍。成材的树必被砍伐。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。
典故:三国·魏·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。狡捷过猿猴,勇剽若豹螭。”指非局中之人,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24章:“他们睁着眼睛不看责任制带来的好处,只管继续摇头叹息:‘社会主义已经不成体统了’。”
注释:形容一句话也不说。形容生活清苦。同“饮水啜菽”。
典故:《庄子·至乐》:“庄子妻死,惠子吊之,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。”受:承受,担待;过:过失,过错。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。
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七十回:“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。”
注释:渡过大海,攀越高山。指经历艰远的路程。指不再做恶,重新做好人。
典故:明·宋濂《敦睦堂记》:“海东之邑,闻有民淳俗厚如邹、鲁,必张氏之化也欤!”比喻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。
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器械者,因时变而制宜适也。”
注释:注目:视线集中在一点上。指引起别人的重视。形容战斗顺利,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。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成功
典故:郭沫若《再谈蔡文姬的》:“家公与蔡伯有管鲍之好。”叮;叮咛;嘱:嘱咐。再三再四地嘱咐
宋·赵德麟《侯鲭录》卷二:“织乌,日也,往来如梭之织。”
注释:搜索:搜查;枯肠:比喻才思苦窘。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。知道法律,又违反法律。指明知故犯。
典故:语出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是以远近狐疑,议论纷错者也。”附:依附,归附;扬:飞扬。不得志时即来依附,得志时便远走高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