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焚典坑儒
拼音:fén diǎn kēng rú
解释:执:坚持;意:意见;从:依从。坚持自己的意见,不肯依从别人的意见。径:小路,引伸为邪路。从来不走邪路。比喻行动正大光明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续黄粱》:“今置身青云,渠尚蹉跎仕路,何不一引乎?”
例句:
出自:
汉·王充《论衡·别通篇》:“夫闭户塞意,不高瞻览者,死人之徒也哉。”
注释:填井平灶。谓作好布阵的准备。亦表示决心战斗,义无反顾。修建桥梁,补好道路。旧喻热心公益,解囊行善。
典故:清·薛福成《庸庵笔记·轶闻·〈盾鼻随闻录〉当毁》:“[汪堃所著《盾鼻随闻录》对]何氏自文安公凌汉以下,并逮其家妇孺,无不痛诬丑诋,至令人不忍观。”情思倦怠,精神萎靡。
晋·裴启《语林》:“林公云:‘文度著腻颜,挟《左传》,逐郑康成,自为高足弟子;笃而论之,不离尘垢囊也!’”
注释:倚:仗,凭借;凌:欺压。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。行为放纵,不拘礼节。
典故:唐·司空图《诗品·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,使真假不分。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从小儿她叔叔叫她念书认字,甚么书儿都念过,甚么字儿都认得,学得能写会算。”
注释:懵懂: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。人一辈子都很精明,但有时一下子糊涂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用以比喻怀藏才德。同“怀珠韫玉”。
典故:余秋雨《霜冷长河·关于友情》:“他们说,患难见知己,烈火炼真金。”亦作“ 批隙導窾 ”。谓在骨节空隙处运刀,牛体自然迎刃而分解。比喻处理事情善于从关键处入手,因而顺利解决。语本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批大郤,導大窾”。 陆德明 释文:“批,擊也;郤,閒也;窾,空也。” 金 王若虚 《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》:“而庖丁之遊刃,批隙導窾,無非理間之自然,何獨至於爲政者而疑之哉?” 清 魏源 《默觚下·治篇七》:“何謂‘大猷’?批郤導窾,迎刃而解,棋局一著勝人千百者是也。”
清·林则徐《请定乡试……诸弊折》:“回思未第之先,与多士何异?乃于落卷漠不关情,设身处地,于心何忍?”
注释:犹一网打尽。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。致:招引。用冰块引苍蝇。比喻事情必难实现。
典故:《握奇经·八阵总述》:“治兵以信,求胜以奇;信不可易,战无常规。”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。
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四卷:“此去俱是长源深谷,人烟稀少,汝往前村寻问那家借宿一宵,明日早上山去。”
注释:犹言随遇而安。指能顺应环境,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。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。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。
典故: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楔子:“母亲,不要家烦宅乱,枉惹人耻笑,我则今日辞了母亲,我往汴京寻我舅舅,自作个营运去。”阿谀:曲意逢迎;取容:取悦于人。谄媚他人,以取得其喜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