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观者如云
拼音:guān zhě rú yún
解释: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犹望梅止渴。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。亦作“止渴望梅”。
出处:宋·李光《论王子献等札子》:“蒲鱼荷芡之利,皆日计月课,纤悉无遗,遂致泊旁之人,无所衣食。”
例句:
出自:
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五回:“喜得今日正遇不将黄道吉期,正是天遂人愿,夙世奇缘也。”
注释: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。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。事见《韩非子·和氏》、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。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。同“文身断发”。
典故:《“五四”爱国运动资料·张季直致北京电》:“况政府有榱崩栋折之忧,于两公有送袍推襟之素,其敢不罄所识虑,尽言于善人。”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,非常逼真。
《歧路灯》第八四回:“王象荩承主母之命,遵依程公条例,东央西浼,托产行寻售主。”
注释:芝、蕙:都是香草,比喻贤德之士。比喻贤德者的亡逝或遭贬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。同“深文傅会”。
典故:汉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:“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,摸金校尉,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。”不露行迹、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。
宋·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状而莫支。”
注释:指汉代杜钦。比喻眼睛不好的人舐:舔。比喻只看到一点表面现象就妄加评论。
典故:梁遇春《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(二)》:“看着青春的易逝,才觉得青春的可贵,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。”神州:中国;华:华夏民族;胄:后代。指华夏民族的后代。指中国人
元·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四折:“也是他买了个赔钱货,无如之奈。”
注释:攀:攀附;谒:进见。攀附结交地位高贵的人裒:减少;增:补充。削减有余以补不足
典故:清·禇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二十七回:“边远地方,无不来进贡奇珍异玩,名马美姬,尽将来进献。”指偷窃的行为。也指不正经的勾当。同“偷鸡摸狗”。
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伯喈夫妻分别》:“云情雨意,虽可抛两月之夫妻;雪鬓霜鬟,更不念八旬之父母。”
注释:只有微弱的一口气。形容垂死之状。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,张着嘴说不出话。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楞的样子。
典故:清·王韬《海陬冶游附录》中卷:“凡良家女子,遇风雨之摧残,而堕烟花之小劫者,随在皆是,飘樊落溷,狼籍堪悲;逐水沾泥,凄凉何极!”比喻不慕富贵,慷慨有气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