掉头不顾

成语:掉头不顾

拼音:diào tóu bù gù

解释: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。铭:在器物上刻字,比喻永记心上。深刻地记在心上,感激不忘。
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三回:“为是他性急,撮盐入火,为国家面上,只要争气,当先厮杀,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三拳两脚

茅盾《三人行》七:“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,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‘奇迹’,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——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,他就不能了解,而且反感到丑恶。”

注释:比喻相信传说,不重视事实。昧:冒。闻:使听到。冒着死罪来禀告您。表示谨慎惶恐。

典故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0卷:“如在欧公文集序,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,恁地好了,到结束处,却只如此,盖不止龙头蛇尾矣。”举:举动。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。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

一帆顺风

林如稷《将过去》:“你近来怎么这样瘦,精神也像不好:意志消沉,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,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?”

注释:拱:环绕,拱卫;北:指北极星。天上众星拱卫北辰。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,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。怡然:安适愉快的样子。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。

典故:《魏书·宗室晖传》:“侍中卢昶,亦蒙恩眄,故时人号曰:‘饿虎将军,饥鹰侍中。’”诵、弦:古代学校里读诗,只口诵的叫“诵”,用乐器配合的叫“弦”。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。后泛指读书、学习。

齩文嚼字

唐·韩愈《施先生墓铭》:“古圣人言,其旨密微,笺注纷罗,颠倒是非。”

注释:指改头换面,以旧充新。放在一边不再想起。

典故:元·无名氏《大战邳彤》:“主公,便好这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”乌鸦变白,马头生角。比喻不能实现之事。

千古不朽

宋·无名氏《错立身》第十三出:“撞府共冲州,遍走江湖之游,身为女婿,只能忍耻含羞。”

注释:比喻读书非常刻苦。阿谀: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;谄佞:花言巧语谄媚。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

典故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:“此天赞我决胜之机也,彼必无备。”舍弃生命,报答一餐饭的恩情。泛指舍死报恩

言行抱一

宋·苏洵《养才》:“坐之于繁剧纷扰之中而不乱。”

注释:情意曲折深远,言语难以全部表达。常用于书信末尾,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。见:显现出。披露真心,显示诚意。形容待人诚恳,显示出真心实意。

典故: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画学·画中人》:“笔底烟花传海国,袖中诗句落吴船。”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,采取相应的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