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书通二酉
拼音:shū tōng èr yǒu
解释:惠:赐,敬辞。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。翼:翅膀。伏:收拢。鸟在将要飞起的时候,先收拢翅膀。比喻在大的举动之前,总是要先潜伏收敛。
出处:《荀子·法行》:“坚强而不屈,义也。”《后汉书·王龚传》:“王公束修厉节,敦乐爇文,不求苟得,不为苟行,但以坚贞之操,违俗失众,横为谗佞所构毁。”
例句:
出自:
宋·朱熹《中庸章句》题注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
注释:指无辜受累而遭祸。比喻美酒。
典故: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士有画地为牢,势不可入;削木为吏,议不可对,定计于鲜也。”表示誓不与其共存。形容痛恨到极点。
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注释:怕失晓而耽误正事,天没亮就起身。见“ 聰明反被聰明誤 ”。
典故:元·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四折:“等柳翠来时,击响云板,唱两句道《雨霖铃》:‘今宵醒醒何处,杨柳岸晓风残月。’那其间返照回光,同登大道。”书:写。大写特写。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。
清·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·咸丰8年7月21日》:“读书则深沟坚垒,得地能守者也。”
注释: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亲戚间再结姻亲
典故:汉·刘向《说苑·说丛》:“贤师良友在其侧,诗书礼乐陈于前,弃而为不善者,鲜矣。”泉石:指山水;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脏和隔膜之间叫“肓”,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。比喻嗜好山水成癖。
唐·王绩《重答杜君书》:“虽国破家亡,朝迁市变,谱牒存录,宗次可推。”
注释:致:招致。探取深处的,使远处的到来。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。约:约定;期:约会。暗中私自相互约定
典故:元·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二折:“只待要说古谈今,寻山问水,傍柳穿花;那里也修身正己,利民润物,治国齐家。”指写字画画,先构思成熟,然后下笔。
西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:“牧者曰:‘子乃皮相之士,何足语姓字哉!’”
注释: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一个人的手足。指单薄的力量。
典故:《醒世恒言·大树坡义虎送亲》:“其虎见勤自励到来,把前足跪地,俯首弭耳,口中有声,似有乞怜之意。”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。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