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饥寒交迫
拼音:jī hán jiāo pò
解释:犹言剪烛西窗。指亲友聚谈。语出 唐 李商隐 《夜雨寄北》诗:“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 巴山 夜雨時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便省》:“待歸來細問當年事,有誰念殘香冷膩,共話卻潦倒西窗翦燭時。”旧小说多用来形容侠客、盗贼等跳上房顶,在上面飞快地行走。
出处:清·柯超《辛壬琐记》:“[太平军]特于郡城北门外沿江一带建筑炮台数座,城上排列大炮,尚欲逞螳臂之力,燕幕自安。”
例句:
出自:
元·吴昌龄《端正好·美妓》套曲:“厮陪奉娇香腻粉,喜相逢柳营花阵。”
注释:怜:同情。爱护人才,同情弱者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。
典故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治家》:“近世嫁娶,遂有卖女纳财,买妇输绢,比量父祖,计较锱铢,责多还少,市井无异。”指神态从容,举止斯文。
唐·韩愈《感春三首》:“晨游百花林,朱朱兼白白。”
注释:形容打定了主意,决不改变。同“死心塌地”。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。
典故:鲁迅《彷徨·弟兄》:“他仿佛已经有什么大难临头似的,说话有些口吃了,声音也发着抖。”指路途遥远。
《元史·河渠志三》:“岸善崩者,密筑江石以护之,上植杨柳,旁种蔓荆,栉比鳞次,赖以为固。”
注释: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。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。表示前途困难重重。
典故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》:“身上穿得整整齐齐,脚儿走得慌慌张张,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。”指贤者遁世归隐。
唐·李白《飞龙引》之一:“骑龙飞上太清家,云愁海思令人嗟。”
注释:没有什么办法。极言生活之不安定,随时准备逃难。
典故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75回:“单管两头和番,曲心矫肚,人面兽心。”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。
清·讴歌变俗人《经国美谈·奉使宴宾》:“好似千斤炮药,等着导火线,就要发作,是轰天烈地了。”
注释:白骨上再生出肉来。比喻起死回生。激发了公众共同的愤慨
典故:姚锡钧《论诗绝句》:“篆刻虫雕笑壮夫,凿山铸铁叹阳湖。”只有一个心眼儿,没有别的考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