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须弥芥子
拼音:xū mí jiè zǐ
解释:时:季节;节:节气。遇到四季节令。指过年过节的时候俯:低下;首:头。形容人驯服顺从的样子
出处: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出与王、许子弟为群,在于绮襦纨裤之间,非其好也。”《宋史·鲁宗道传》:“馆阁育天下英才,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?”
例句:
出自: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自序》:“一时莫论,经国之才。”
注释:尸:主持,主管。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,也不做大国的仆从。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,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指扩展地域。
典故:宋·陆游《上殿札子》:“人君与天同德,惟当清心省事,淡然虚静,损之又损,至于无为。”唤:呼唤。比喻多次呼唤,再三催促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:“人穷则反本,故劳苦倦极,未尝不呼天也,疾痛惨怛,未尝不呼父母也。”
注释: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。指轻佻浮薄,不知礼仪。
典故:《古诗源》卷三:“茕茕白兔,东走西顾。”指时运不佳,处于逆境。
三国魏·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每至觞酌流行,丝竹并奏,酒酣耳热,仰而赋诗,当此之时,忽然不自知乐也。”
注释: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,后泛指宽阔的长路,也比喻光明的前途。指前所未有,今始得之。
典故:清·方苞《书周颂清庙诗后》:“古人事君亲要于诚信,不敢溢言虚美,以滋天下后世之口实也。”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。
唐·樊宗师《绛守居园池记》:“木腔瀑三丈余,涎玉沫珠。”
注释:主持公道,灭除私念。安安静静,不嘈杂
典故:《三国志平话·张飞三出小沛》:“奈备兵微将寡,壕浅城低,有倒悬之急,累卵之危。”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。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。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。
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一折:“清平世界,浪荡乾坤,你怎么当街里打人。”
注释:指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。同“进退无措”。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
典故: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2回:“后来细细访问,方知果然不是拐子,倒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。”犹言天罗地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