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倒悬之急
拼音:dào xuán zhī jí
解释:比喻面子丧失干净。和风习习,阳光灿烂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。
出处:唐白居易《井底引银瓶》诗:“井底引银瓶,银瓶欲上丝绳绝;石上磨玉簪,玉簪欲成中央折。瓶沉簪折知奈何,似妾今朝与君别。”
例句:
出自:
《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》:“是故夕寐宵兴,搜奖忠烈;潜构崎岖,遇上履虎;乘机奋发,义不图全。”
注释:扶摇: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。暴风从下而上盘旋很高,风势急且大。改换琴柱,另张琴弦。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。
典故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中国是一个大国——‘东方不亮西方亮,黑了南方有北方’,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。”前进和后退都难。比喻事情无法决定,因而难以行动。
《宋史·陈良祐传》:“今遣使乃启衅之端,万一敌骑犯边,则民力困于供输,州郡疲于调发,兵拏祸结,未有息期。”
注释: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。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。折冲,使敌人战车后撤,指击退敌军。垂:将近。临死前的挣扎,妄想延长生命。
典故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奏启》:“是以世人为文,竞于诋呵,吹毛取瑕,次骨为戾。”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。
南朝梁·萧统《文选·序》:“盖踵其事而增华,变其本而加厉,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”
注释:铺张:讲究排场。为了场面好看而浪费人力物力。形容家庭和顺,夫妻和睦。
典故:《谷梁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昭公出奔,民如释重负。”累:重叠;牍:古代写字的木片。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。
晋·石崇《金谷诗序》:“遂各赋诗,以叙中怀,或不能者,罚酒三斗。”
注释:犹言椎心泣血。捶拍胸膛,哭泣出血。形容非常悲痛。缓:柔软;缦:通“慢”。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
典故:冰心《关于男人》:“这里记下的都是真人真事,也许都是凡人小事。”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。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。
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降、败、杀人及剽动者斩,盗者十倍取偿,杀牛马者没为奴婢,故道不掇遗。”
注释: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。亦作“柔能制刚,弱能制强。”比喻没事不上门。三宝殿,泛指佛殿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九一回:“那 陶媽媽 便道:‘小媳婦無事不登三寳殿,奉本縣正宅衙内分付,敬來説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,講説親事。’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六回:“你一進門,我就知道你是有爲而來的了。這才是無事不登三寳殿啊。” 巴金 《猪与鸡》:“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,来了总没有好事情。”
典故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夫是之谓奸人之雄。”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,就吓得逃跑了。形容十分怯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