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体国经野
拼音:tǐ guó jīng yě
解释:夏商的青铜礼器。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。势:地位和权力。既有权力,又有地位
出处:邹韬奋《经历·高三分院》:“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,救济在日本纱厂里过牛马生活,罢工后饥寒交迫的中国同胞。”
例句:
出自:
汉·荀悦《汉纪·宣帝纪》:“真摘奸发伏如神,皆此类也。”
注释:谓脚迹相连。形容人数众多,接连不断。攀登蟾宫,折取月桂。喻科举登第。
典故:南朝梁·王僧孺《为姬人自伤》诗:“断弦犹可续,心去最难留。”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。形容佛法无边,神通广大。也形容诗文波诡变幻,才思出众。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准备着被儿枕儿,则索昏昏沉沉的睡。”
注释:惊叹久处安逸,不能有所作为。贪婪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
典故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裴令公有俊容仪,脱冠冕,粗服乱头皆好。时人以为玉人。”假:借;阶:梯子。比喻做事不讲效率,做事机械。
蒲韧《二千年间》八:“同时也不能不想那些认敌作父、卖国求荣的大汉奸。”
注释:俗:庸俗;耐:忍受得住。庸俗得使人受不了。有条理,有秩序。
典故:清张三光《蒋石原先生传》:“听断之暇,进其子弟之秀美者,稽疑送难,亹亹而启迪之。”兵戈:武器,指战争;扰攘:纷乱。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。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
注释:垂:将近。临死前的挣扎,妄想延长生命。比喻行将灭亡之时的孤注一掷。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学步:学习走路。比喻模仿人不到家,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。
典故: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昶传》:“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”优柔:迟疑不决;断:决断。指做事犹豫,缺乏决断
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前回的一封信,我见过几次转载,有些人还因此大做文章,或毁或誉。”
注释:怆然:伤感的样子。伤感地涕泪流洒。首:头。头和身体分开了。指被砍头。
典故:元·五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:“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。”亦作“麄衣糲食”。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清苦。 唐 李翱 《左仆射傅公碑》:“夫人麤衣糲食,與兵士妻女均好惡,用助公事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一一五:“麤衣糲食之外,所得施諸貧病。” 元 柯丹丘 《荆钗记·分别》:“麄衣糲食心無歉,爲親老常懷悽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