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分三足

成语:鼎分三足

拼音:dǐng fēn sān zú

解释: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。节,关节。比喻剖析义理,详尽中肯。亦作“支分族解”。蚓:蚯蚓。指蛇和蚯蚓爬行留下的痕迹。比喻有线索可循

出处:章公懋为南京国子监祭酒,有监生请假,托言一力采薪不至,将往求之。公闻之愕然,曰:“薪水之资脱有失,奈何?”忧动颜色。使亟求,且冀得之当复我。此生甚悔,曰:“公待我以诚,奈何诒之?”明日返命,具实谢罪。——选自(明)陈沂《畜德录》


例句:

出自:

赏一劝众

唐·韩琮《春愁》诗:“金乌长飞玉兔走,青鬓长青古无有。”唐·韦庄《秋日早行》诗:“行人自是心如火,兔走乌飞不觉长。”

注释:在大庭广众暴露自己的弱点指科举得中。同“金榜题名”。

典故:语出《晋书·惠帝记》:晋惠帝昏庸愚昧,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,谓左右,曰:“此鸣者为官乎?私乎?”及天下大荒乱,百姓饿死,曰:“何不食肉糜?”伏:屈服;烧埋:烧埋银钱,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。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。

笔底烟花

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唯陛下观览古今,反复参考,无以先入之语为主。”

注释:指仰慕名声而来。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惊”。

典故: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五:“贼氛未殄,主上焦劳,凡为臣子,皆当枕戈饮血,共愤同仇。”指从来没有听说过。

否终复泰

战国·鲁·尸佼《尸子》上卷:“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怨,仁者之于善也,无择也,无恶也,唯善之所在。”

注释:夏商的青铜礼器。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。富贵了须回归故里。

典故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。”《周易·革》:“君子豹变,小人革面。”《抱朴子·用刑》:“洗心而革面者,必若清波之涤轻尘。”症:病症。针对病症用药。比喻针对具体问题,采取有效的措施

九原之下
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飘洋过海寻仙道,立志潜心建大功。”

注释:面红,头发黑。形容年少之貎。蒲扇:用香蒲编的扇子。形容某种东西因受到名人的使用而价格增长。

典故:《尚书·泰誓中》:“今朕必往,我武惟扬,侵于之疆,取彼凶残,我伐用张,于汤有光。”谨、慎:小心,慎重。言语行动小心谨慎。

暴戾恣睢

《诗经·大雅·既醉》:“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。”

注释:形容要求很迫切,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,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。闻: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

典故: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20回:“唐亦释嫌馆使,优礼相待。”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