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箧书潜递
拼音:qiè shū qián dì
解释: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。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。
出处:唐·吕温《题阳人城》诗:“忠驱义感即风雷,谁道南方乏武才?天下起兵诛董卓,长沙子弟最先来。”
例句:
出自:
彭德怀《彭德怀自述》:“有些指标逐级提高,层层加码,把本来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达到的要求,变成一年或者几个月就要做到的指标。”
注释:指又馋又懒。形容处于不清醒、迷糊状态中。同“如醉如梦”。
典故:《宋书·天竺迦毘黎国传》:“且要天堂以就善,曷若服义而蹈道;惧地狱以敕身,孰与从理以端心。”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、精明。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怎生不做大筵席,会亲戚朋友,安排小酌为何?”
注释:云雾遮挡视线,看得很模糊。假作痴呆,纠缠不休。
典故:唐·韩愈《殿中少监马君墓志》:“当是时,见王于北亭,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,变化不测,杰魁人也。”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。
梁遇春《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(一)》:“这个记忆已很值得好好保存起来,作这千灾百难人生的慰藉。”
注释:指出使宫市的太监莠:狗尾草,很象谷子,常混在禾苗中。好人坏人都有,混杂在一起,难以分辨。
典故:清·戏确《与张考夫书》:“自唐虞至战国二千余年,圣人相传心法,一语道破。”指变革天命,创立新制。多指改朝换代。
《旧唐书·音乐志一》:“高祖缩地补天,重张区宇;反魂肉骨,再造生灵。”
注释: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。比喻开始时微小,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。
典故: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:“而听诸将徇名,穷兵黩武,动费万计,士卒雕瘁,寇不为衰,见我已大病矣。”心里突然有了计策。同“计上心来”。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布常无艺,征敛无度,宫室日更,淫乐不违。”
注释:靦颜:表现出惭愧的脸色。形容丧气失节,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。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无立足之地。
典故:清·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二·沧溟蔡姬》:“葆真履素,取则先民,熔古铸今,蔚为代宝。”至:极。大到极点,外无以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