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提奖后辈
拼音:tí jiǎng hòu bèi
解释:指夜还未过去。玉漏:计时的漏壶。区宇:天下。国家统一,天下太平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舌敝耳聋,不见成功。”
例句:
出自:
《旧唐书·魏徵传》:“文武争驰,君臣无事,可以尽豫游之乐,可以养松乔之寿。”
注释: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。①比喻背弃根本。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。多用于坏事。亦作“拔本塞源”。
典故:唐·李白《宫中行乐词》:“玉楼巢翡翠,金殿锁鸳鸯。”整饬自身做出榜样,以为下属示范。
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正领而诵之,此见是非之分不明。”
注释:集思广益,听从多数人的意见俗指笔、墨、纸、砚。同“文房四宝”。
典故:鲁迅《花边文学·谁在没落》:“倘说:中国画和印象主义有一脉相通,那倒还说得下去的。”犹不识时务。
唐·沈既济《枕中记》:“怪曰:‘岂其梦寐耶?’翁笑曰:‘人世之事亦犹是矣。’”
注释:衔:马嚼子;尾:马尾巴。马嚼子接着马尾巴。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,成单行前进。赫赫:显著盛大的样子。声名非常显赫。
典故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夫秦灭六国,楚最无罪。自怀王入秦不反,楚人怜之至今,故楚南公曰‘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’也。”形容头脑昏沉,糊里糊涂。
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南朝·齐·孔稚圭《北山移文》:“岂可使芳杜厚颜,薜荔蒙耻。”
注释:憎:恨。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。指违背道德和伦理。
典故:晋·卫铄《笔阵图》:“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,心手不齐,意后笔前者败;若执笔远而急,意前笔后者胜。”指瞒上欺下。
唐·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当痛之时,不知何能自处也。”
注释:毛发:头发和汗毛;耸:竖起。头发与汗毛竖起。形容非常恐惧言:说;状:描绘。无法用言语形容。
典故: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三回:“自己却藏好了书札批文,与张、罗二人传杯递盏,畅饮舒怀。”再度来到曾经居住过或游览过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