捉奸见双,拿贼要赃

成语:捉奸见双,拿贼要赃

拼音: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,ná zéi yào zāng

解释:指因向上献媚,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。指能看见的实实在在的事物

出处: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愿意和韩劲合作,使吴迪弃恶从善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至关重要

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故圣人不贵尺之璧,而重寸之阴,时难得而易失也。”

注释:行迈:走路;靡靡:行步迟缓;摇摇:心神不安。走路慢吞吞,心中摇荡荡。形容心情沉重惶惑看到正义的事,就勇敢地去做。同“见义勇为”。

典故: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指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,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。

起死回生

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序》:“世言晋王之将终也,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:‘梁,吾仇也;燕王吾所立,契丹与吾约为兄弟,而皆背晋以归梁,吾遗恨也。与尔三矢,尔其无忘乃父之志!’庄宗受而藏之于庙。其后用兵……盛以锦囊,……及凯旋而纳之。”

注释:挟:挟持,夹着;刱:超越,跨过。夹着泰山跨越北海。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。避世隐居而不为世俗之事牵累。

典故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逸民》:“何必纡朱曳紫,服冕乘轺。”正确与错误,得到的与失去的。

剩汤腊水

郭沫若《再谈郁达夫》:“鲁迅的韧,闻一多的刚,郁达夫的卑己自牧,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。”

注释:眉睫:眉毛和眼睫毛,比喻近在眼前。近在眼前的祸患。知:认识;觉:觉悟。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。

典故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柔传》:“何异挟冰求温,抱炭希凉者哉!”指遇到灾祸或损失不可避免时只好选择轻的,力争减轻灾祸的程度

欢娱嫌夜短

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鹦鹉告事》:“其时仆妾辈并无所觉,惟有鹦鹉一只在堂前架上。……封鹦鹉为‘绿衣使者’。”

注释:作计划要宽裕一些,用起来节省一些。比喻作计划要留有余地远而不切实际的谈论

典故:《隋唐演义》第九六回:“一饭之恩,报以千金,岂是掂斤估两的事?”比喻招摇撞骗。

吞声忍泣

《尚书·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,丕显,坐以待旦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仰而思之,夜以继日;幸而得之,坐以待旦。”

注释:渊:深潭。能看清深水中的鱼。比喻为人过于精明。指亡失的书籍。

典故:宋·灌圃耐得翁《都城纪胜·瓦舍众伎》:“说公案,皆是搏刀赶棒,乃发迹变泰之事。”凿:榫眼;枘:榫头。方枘装不进圆凿。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