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钻穴踰墙
拼音:zuàn xué yú qiáng
解释:犹家长里短。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。指见不得人的丑事。
出处: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会讲》:“诗礼传家忝儒裔,先君不幸早倾逝。”
例句:
出自: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王曰:‘寡人有疾,寡人好色。’”
注释:兼:兼并;昧:昏昧。兼并弱国,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。比喻有关征战的事。
典故:宋·廖行之《青玉案》词:“峥嵘岁月还秋暮,空腹便便无好句。”指深更半夜。
清·俞樾《群经平议·周官二》“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”:“凡邦之有疾病者,疕疡者造焉,则使医分而治之,是亦不自医也。”
注释:鼗,俗称“拨浪鼓”。指听取臣民意见。抬起脚后跟等着。比喻盼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
典故: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待以不次之位。”谓神色严肃。
汉·焦赣《易林·损之井》:“秦失其鹿,疾走先得。”
注释:言:言语。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,不能用言语来表达。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,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。以之比喻出谋画策。
典故:王朔《玩儿的就是心跳》:“否则我上台后可不念旧情,就算你们跪下来求我,我起码也得把你们送进集中营。”形容人情绪激动,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。
《白雪遗音·南词·十二时》:“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语人言无二三。”
注释:胡孙:同“猢狲”,猴子。猴子进了口袋。比喻中计而行动失去自由輗: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。大车没有輗难以前进。比喻人不守诚信难以立足
典故:《晋书·武帝记》:“其内外众官,各悉心戮力,以康庶事。”比喻双方相差极大。
清·李渔《无声戏》第11回:“又怕阿叔一同回去,以大欺小,分不均匀,故此瞒了阿叔,背了乃祖,做了个高才捷足之人。”
注释:美名永传于后世。同“百世流芳”。超脱形骸,舍弃心性,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。同“遗形藏志”。
典故:清·孙郁《绣帏灯·公讨》:“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,我等才卷旗息鼓,暂宽一时。”女人和海子的话。比喻不识大体的言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