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三豕涉河
拼音:sān shǐ shè hé
解释:名士的风度和习气。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。比喻渴望解除困境,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。
出处:《史记·范睢传》第七十九卷:“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,以绨袍恋恋,有故人之间,故释公。”宋·王明清《挥尘后录》卷六:“(蔡)元度送之郊外,促膝剧谈,恋恋不能舍。”
例句:
出自:
宋·陆游《太息》:“春忧水潦秋防旱,左右枝梧且过年。”
注释:仿佛龙飞腾,蛇游动。形容书法气势奔放,笔力劲健。各种光亮、彩色等互相映照。
典故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1回:“此放龙入海,纵虎归山也,后欲治之,其可得乎?”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。形容决心很大
明·凌蒙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一:“不如目今权依了他们处法,诈痴佯呆,住了官司,且保全了父骨,别图再报。”
注释:指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。指行为妖邪。
典故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丹传》:“每岁农时,辄载酒肴于田间,候勤者而劳之,其堕懒者耻不致丹,皆兼功自厉。”指远行、跋涉。同“蹑蹻檐簦”。
叶圣陶《席间》:“‘入邦问俗,古之道也。’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。”
注释: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。喜欢向别人请教,以解决自己的疑问。
典故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:“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,刀枪剑戟,灿若霜雪。”敲开冰找火。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。
明·刘基《声声慢·咏愁》词:“雨冷云昏日暮,海涯天角轻衾。”
注释:由于羞愧到了极点,下不了台而发怒。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。同“以紫乱朱”。
典故:《周书·王思政传》:“东魏太尉高岳、行台慕容绍宗、同刘丰生等,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,城内卧鼓偃旗,若无人者。”机灵聪明,办事能力强。
汉·蔡邕《彭城姜伯淮碑》:“有名物定事之能,独见先睹之效,然犹学而不厌,诲而不倦。”
注释: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。披:拔开;榛:丛生的荆棘。拨开荆棘,采摘兰草。比喻选拔人才。
典故:清·龚自珍《杭大宗逸事状》:“买破铜烂铁,陈于地卖之。”跌跌撞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