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没颠没倒
拼音:méi diān méi dǎo
解释:后遂以“赤县神州”或“神州赤县”为中国的别称。全:完备,齐全。有福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陷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别通》:“饱食快饮,虑深求卧,腹为饭坑,肠为酒囊。”
例句:
出自:
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·节镇还朝》:“君侯膺归衮之期,贱子附迁莺着役。风期未远,存问非遥。虎变龙蒸,风云自爱。”
注释:兵:兵器,武器;赍:以物送人。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指倾全国的军事力量。古代按田赋出兵车、甲士,故称兵为“赋”。薄,谦词,指不精良。
典故:《隋书·炀帝纪上》:“朕肃膺宝历,纂临万邦,遵而不失,心奉先志。”信:确实;疑:难于确定。确实可信的就按可信的传下去,不可信的就按不可信的传下去。指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问题
清·郑燮《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》:“虽生知安行之圣,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。”
注释:用泥捏的鸡,用瓦做的狗。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。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。
典故:鲁迅《彷徨·肥皂》:“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,英文又专是‘口耳并重’的。”襟:衣襟。带:衣带。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,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。
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一折:“因游学来至嘉禾地方,这是古秀州,乃江南繁华胜地。”
注释: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,不起坏念头。崛:高起,突起。从平地上突起。形容某种新兴事物出现极为迅速。
典故: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如彼筑室于道谋,是用不溃于成。”《后汉书·曹褒传》:“谚言作舍道边,三年不成。”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。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。
《隋书·高祖记》:“已诏使人,所在赈恤,扬镳分路,将遍四海,必令为朕耳目。”
注释:轻:轻易;然诺:许诺。不随便许诺什么。形容处事谨慎。也形容人守信用。指拘泥于字面而损害内容。
典故: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文宗太和九年》:“是时李训、郑注连逐三相,威震天下。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。”凭借正气,主持正义。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我今年已六十,尚无子嗣,你若肯时,便请个先生教你,也强如当场献丑。”
注释:比喻头绪极多。稀少得好象早晨的星星。指为数极少。
典故: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,人家服服贴贴,敲锣打鼓。 毛泽东《做革命的促进派》欲:想要,希望;加: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