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赏赐无度
拼音:shǎng cì wú dù
解释:忝颜:有辱脸面;偷生:苟且活着。形容厚着脸皮苟且地求生听起来不舒服的话(多指尖锐、中肯的劝告或批评)。
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。”
例句:
出自:
《列子·力命》:“佹佹成者,俏成者也,初非成也。佹佹败者,俏败者也,初非败也。”
注释:指上窜下跳。比喻到处逃窜。谆谆:恳切、耐心的样子。恳切、耐心地教导。
典故: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》卷十二:“汝已半截入土,犹争高下呼?”指数不清的仇恨。形容仇恨深
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,苟非其人,箪食豆羹见于色。”
注释:鹿:喻指帝位。比喻失去帝位。子孙后裔;世世代代的意思。
典故: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阶之前,有金人焉。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,戒之哉,戒之哉!无多言,多言多败。’”指志愿实现,心满意足。
清·陈天华《狮子吼》第五回:“何尝不说得入情入理,但是事实上那里有人听他的呢!”
注释: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。战国时期,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,经常作战。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,时而倾向秦,时而倾向楚。比喻人反复无常。
典故: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乐天久居江乡,牢落殊甚,下官常切怀抱,奈拘职守,不得相从,今幸天假其便,再瞻眉宇,岂胜庆幸。”指人间普通的,平庸的人。同“凡胎浊骨”。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会公孙瓒师旅南驰,陆掠北境,臣即星驾席卷,与瓒交锋。”
注释: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,或者消遣。比喻人的凶恶残暴。也比喻武装军队。同“钩爪锯牙”。
典故:《三国志·吴志·张温传》:“[孙权]问公卿曰:‘温当今与谁为比?’大农刘基曰:‘可与全琮为辈。’太常顾雍曰:‘基未详其为人也。温当今无辈。’”除去杂质,留取精华。
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。人曰:‘子未可以去乎?’曰:‘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’”
注释:壮:健壮。年纪轻,体力强。复归于朴实、淳正。同“反朴还淳”。
典故:《庄子·山木》:“ 饰知以惊愚,修身以明汙。”①勉强,凑合。②勤恳;辛劳。③形容说话不流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