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远山遥

成语:水远山遥

拼音:shuǐ yuǎn shān yáo

解释:分化:分裂;瓦解:比喻分解、崩溃。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。才能平庸,识见肤浅。

出处:唐·杜甫《寄狄明府博济》诗:“比看书父四十人,有才无命百寮底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敦默寡言

《南史·贺瑒传》:“通儒硕学,复见贺生。今且还城,寻当相屈。”又《儒林传·顾越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计论无倦。”

注释:比喻无用的东西犹言莫须有之罪。指凭空捏造的罪行。

典故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59回:“想是他的阴灵不散,你们到前厅烧张纸儿。”用袖子蒙着脸,脚上拖着鞋。形容十分困乏的样子。

旌善惩恶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3回:“这倒不是道家法术,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‘守如处女,出如脱兔’,‘出其不备’的妙策。”

注释:指经过很久的时间;长时间。形容人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。

典故:鲁迅《译本序》:“这里的三篇信札体的论文,便是他的这类著作的只鳞片甲。”漫漫不经心,突然回想起头脑很乱。也引申为忽然发现,忽然明白,顿时悟透;表示一下子回头或突然回头,不经意回头的意思。经历过的事情,再次在脑海里显现。

凶竖得志

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续黄粱》:“恩怨了了,颇快心意。”

注释:杀:杀戮;生:生存;柄:权力。执掌生死大权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。比喻地位悬殊。

典故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5卷:“再说施家,自从施济存日,好施乐善,囊中已空虚了。”犹言悬门抉目。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。

鲜眉亮眼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陈锡九》:“此名士之子,温文尔雅,乌能作贼?”

注释:恰到好处的意思。呜呼:叹词;哉:语气助词。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,旧时祭文中常用。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。

典故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一回:“景公意兴索然。左右问曰:‘将回宫乎?’景公曰:‘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。’”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仙人岛》:“绿云顾父曰:“圣人无字门人者,‘孝哉……’一句,即是人言。”王闻之,意兴索然。”敖:通“傲”,傲慢。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。

卖狗皮膏药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4回:“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”

注释:指迎候有权势的人,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。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。已:停止。死了以后才罢手。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。

典故: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六卷:“俗语云:‘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’。指心而言也。”指应天命而产生。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