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目睹耳闻
拼音:mù dǔ ěr wén
解释: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。同“泾渭分明”。选择吉福之事应取重的。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实知》:“知物由学,学之乃知。”
例句:
出自:
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二:“戴颙春携双柑斗酒,人问何之,曰:‘往听黄鹂声,此俗耳针砭,诗肠鼓吹,汝知之乎!’”
注释:瞎子手擎烛火照亮。比喻不起任何作用。乡书:家书。家书很难寄回家中。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。
典故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早出暮归,提竹筒铜丝笼,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,靡计不施,迄无济。”吊:凭吊;幽:幽境。凭吊古迹,寻找幽境,感怀旧事。
西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周南妻传》:“家贫亲老,不择官而仕,亲操井臼。”
注释:以之形容马行疾速。咬牙捶胸。极端痛恨的样子。
典故:宋·张孝祥《严守朱新仲》:“某赣愚不学,资浅齿少,而今兹除授,乃先众俊,朝夕揣惧。”比喻很有把握。同“如持左券”。
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石室、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。”
注释: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同“掩耳盗钟”。拔:抽出;新:新意;领:具有;异:指独特之处。指创立新意,提出独特的见解。
典故: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唯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”指时机难得,必需抓紧,不可错过。
《古诗源·休洗红》:“回黄转绿无定期,世事反复君所知。”
注释:分:分辩。有嘴难分辩。形容难分辩清楚。道:说;善:好。表示赞同
典故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勘皮靴单证二郎神》:“夫人倾身配奉,忘其所以。”等闲:寻常,一般。无足轻重的寻常人。
宋苏舜钦《投匦疏》:“盖以陛下开言路,塞讳门,采瞽说,纳愚虑,是以析肝沥悃而具述之。”
注释:指死又死不了,活着又受罪。旧时形容祭品丰盛。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。
典故: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匈奴侵寇甚,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,名曰猪突豨勇。”犹言众口一辞。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