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汤滴水

成语:流汤滴水

拼音:liú tāng dī shuǐ

解释:纵:任意地。壑:深沟。自由地在大壑间游泳的鱼。比喻自得其乐①随意瞎扯。②指不团结。

出处:《管子·轻重甲》:“故迁封食邑、富商蓄贾、积余藏羡跱蓄之家,此吾国之豪也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怒从心上起

清·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其为荆公与非荆公,亦难逃后世之公,某万不敢避迹违心,以负兄夙所教督之意。”

注释:贻:遗留。给千秋万代的人留下笑柄犹真心实意。

典故:黎汝青《叶秋红》:“十里无真言,总是越传越玄。”举:全;皆:都。全世界的人都知道。

顺天恤民

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:“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辨若讷。”

注释:指旧时妇女小脚。同“鞋弓袜小”。耳:耳状物。禾头长出牙蘖,庄稼就报废。灾年的象征

典故:清·恽敬《答方九江书》:“男儿必有自立之处,不随人作计,如蚊之同声,蝇之同嗜,以取富贵名誉也。”星霜:代指年岁;荏苒: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。形容岁月渐渐消逝

皮相之谈

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一回:“大敌当前,全无准备,取败之道,不待智者而决矣。”

注释:使国家富裕,军力强盛。亦作“富国强兵”。肆意:任意。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

典故: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众。”正正:整齐。排列整齐的军旗。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。

炙肤皲足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夫忧国忘家,捐躯济难,忠臣之志也。”

注释:引起麻烦之事。同“惹是招非”。镜里的花,水里的月。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,后比喻虚幻的景象。

典故: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。”犹言身名俱灭。指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。

国脉民命

元·吴弘道《梅花引》曲:“惊魂未定,好事多妨,堪伤。”

注释:膏粱:精美的食品。精美的衣食。借指只知享受,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子弟指小仁小义。

典故: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科场对》:“因对云:‘蒋径荒芜,大戛含冤呼大卞。姚墟榛莽,秋农一笑对秋吟。’语妙绝伦。”指与邻近者交好,而对较远者施用武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