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禾黍之悲
拼音:hé shǔ zhī bēi
解释:形容避世隐居。垢:耻辱;污:污蔑。容忍耻辱和污蔑。指气度大,能包容一切。
出处:清·石昆玉《三侠五义》第十六回:“只是目下耳目众多,恐有泄漏,实属不便。”
例句:
出自:
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二》:“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。”
注释:窟:洞穴。潭:深水池。龙居住的深水潭,虎栖身的巢穴。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。指列阵周密则牢固,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。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“敛后疏前”四字。
典故:唐·陆贽《论缘边守备事宜壮》:“即相执证,理全辨明,朝廷每为含糊,未尝穷究曲直。”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,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
《诗·鄘风·干旄》:“素丝纰之,良马四之。”郑玄笺:“素丝者以为缕,以缝纰旌旗之旒縿。”朱熹集传:“言卫大夫乘此车马,建此旌旄,以见贤者。”
注释:像浮萍、波浪一样无定所。比喻到处漂泊,踪迹无定诚:真心;物:他人。以诚心对人
典故:宋·陆游《上殿札子》:“祖宗畏天爱民,子孙皆当取法。”形容极为愤怒。
明·王彦贞《小桃红·西厢百咏》曲:“承恩亲自日边来,端的喝声采,昼锦荣归宠光大。”
注释:卓:卓越,高超。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。指室中空无所有。比喻一贫如洗。亦作“室如悬磬”。亦作“室如悬罄”。
典故:鲁迅《华盖集·“碰壁”之余》:“或则戟指嚼舌,喷血而亡。”指北宋徽宗时宰相李邦彦。
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楚赵附则齐必惧,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。”
注释:使国家安定,使人民富裕。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。
典故:汉·侯霸《李通辞位议》:“扶助神灵,辅成圣德,破家为国,忘身奉主。”用火来救火灾,用水来救水灾。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,不但不能制止,反而助长其势
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其锋不可当。”
注释:济:帮助,周济;九区:指全国。以自己的力量周济全国的民众相:视。量体裁衣,比喻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而做出计划和行事
典故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吾尝备位将相,年逾六十矣。”形容品质恶劣,不顾羞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