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隐若现

成语:若隐若现

拼音:ruò yǐn ruò xiàn

解释:欷歔:叹气,抽咽声。叹气流泪郁郁:香气浓烈的样子。形容香味浓烈,生气勃勃的样子

出处:宋·苏辙《和子瞻濠州七绝·观鱼台》:“庄子谈空惠子听,郢人斤斧俟忘形。莫嗟质丧无知者,对石何妨自说经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病民害国

《后汉书·王充王符等传论》:“太叔致猛政之褒,国子流遗爱之娣,宣孟改冬日之和,平阳循画一之法。”

注释:指身穿彩衣,作婴兒戏耍以娱父母。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。放纵任性,不加检点,不受约束。同“放浪不羁”。

典故: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勾践顿首再拜曰:‘孤尝不料力,乃与吴战,困于会稽,痛于骨髓,日夜焦唇干舌,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,孤之愿也。’”诚:实在,的确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
斩钉切铁

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圣人之接物,千变万轸,必有不化而应化者。”

注释:指衣食困乏。涂炭:比喻污浊的地方。坐在泥涂、炭灰上。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,自身也被玷污。

典故:《通俗常言疏证》卷三: “《通俗编》:‘朱子《与刘子澄书》: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,人不自领会。’按今有‘八字不见两撇’之谚,似又因于此。凡事无端绪者,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。”通宵:通夜,整夜;达:到;旦:天亮。整整一夜,从天黑到天亮。

铩羽涸鳞

克非《春潮急》:“心想,横竖抵死不认帐,只你徐元菊一个人,缺少三头六证,未见得就给我说死了。”

注释:犹言披肝沥胆。表示真心诚意。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,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。

典故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听说停刊的头一日,即是昨日,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,都收监了。”见:被;弃:遗弃,抛弃。被别人抛弃。

各安生业

《宣和书谱·宣召纪》:“米芾性好洁,世号‘水淫’,违世异俗,每与物迕,人又名米颠。”

注释: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。外强中干,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(贬义)

典故:元·无名氏《娶小乔》第一折:“江东有一故友,乃鲁子敬,此人才德兼备。”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。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。

连理分枝
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0回:“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,后忽然又上吐下泻,一齐病倒,便放声大哭。”

注释:南山:终南山。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饮食不要求饱。指饮食要节制。

典故:明·王世贞《纲鉴会纂·宋纪》:“谋取者,逢机遘会,阳施阴设,而人莫觉,宋主祖是也。”犹言长生不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