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面从腹诽
拼音:miàn cóng fù fěi
解释: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。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。式:格式,制度。一切按原来的规格或制度进行
出处: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永宁寺》:“害卿兄弟,独夫介立,遵养待时,臣节讵久。”范祥雍校注:“此言尔朱荣待有时机,即欲篡夺。”
例句:
出自: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见人读数十卷书,便自高大,凌忽长者,轻慢同列。”
注释:指报复冤仇,洗刷耻辱。气出不来,话说不出。形容极度忧伤失望。
典故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东坡四》:“嗟呼,世不乏奇珍异宝,乏识者耳。”指夏秋之际的风雨。后亦泛指风雨不已。同“阑风长雨”。
宋·曾巩《代人祭李白文》:“意气飘然,发扬携伟,飞黄駃騠,轶群绝类。”
注释:用全部的力量去做。指开创帝业。
典故:清·吴乔《答万季埜诗问》:“六朝体宽无粘,韵得叶用,粘缀但情真意切,得句即佳。故‘城上草’一篇,止十三字,而意味无穷。”比喻很有把握。同“十拿九稳”。
清·谭嗣同《先仲兄行状》:“遭遇不偶,居恒忽忽,悲歌感慨,以发其堙郁之气。”
注释:形容不高兴,提不起劲儿。鹤夜半而鸣。比喻各有专长。也比喻偏知一隅。
典故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或聘于庄子。庄子应其使曰:‘子见夫牺牛乎?衣以文绣,食以刍叔,及其牵而入于大庙,虽欲为孤犊,其可得乎!’”戒慎畏惧的样子。
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四:“曾梦至一处,见禅床几杖萧然,而阒无一人。”
注释:顺应天命,受天世运。眼睛不忍看视。形容景象悲惨。 清 薛福成 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“而軍士之折臂斷足,血流殷地,偃仰僵仆者,令人目不忍覩。”
典故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七回:“前日正被蔡京、童贯、高俅在天子面前,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,丧师辱国,大肆诽谤,欲皇上加罪。”形容端庄严肃。
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是以轻徭薄赋,不夺农时,宁积于人无藏于府。”
注释:心思灵敏,手艺巧妙(多用在女子)。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。
典故: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不量凿而正枘兮,固前修以葅旈。”行踪隐秘难测